成文于2024.05.05

自大学二年级时读罢《倚天屠龙记》已三年有余,其中一句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该情节出自第十九章,由搅动武林的恶人“混元霹雳手”成昆转述明教教主阳顶天死因的部分。阳夫人本与成昆自小就有婚约,心志不坚便与阳顶天好了去。然阳夫人婚后也不见得十足快活,时与其师哥成昆在明教光明顶密道私会,偶有一次被正在修炼乾坤大挪移的阳顶天发觉。阳顶天正炼不世奇功,突然走火、真气逆冲,以致无法挽救。临终前对阳夫人道出了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我娶到你的人,却娶不到你的心”,而后阳夫人随即匕首刺胸殉情。

显然,阳顶天是不熟悉阳夫人的。相反即便成昆虽然得到了他师妹的心,却没得到她的人,也不见得真正熟悉她。这两者的方式无一可取。然而,可以明确的是物理距离上的近是彼此熟悉的前提,是一切的开篇。在此,秦观之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往往会成为反论者的第一证词。诚然如此,但其中二人又何尝不期待彼此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呢?末句只是无奈罢了。我想在达到此般豁达前,其必然有过欧阳修所描绘的“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的缠绵。

尽管如此,物理上的近却也容易成为致使假象的陷阱。因为这不过是彼此熟悉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设想,倘若两人终日厮守却只有客观的接触,那么一年半载过后,虽然一方会通过另一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判断出其下一步的行为,但那只是基于大量行为模式的一种特征提取而已。就好比一种高密度的采样,基于对方的好恶在各个维度的坐标轴上标注出了所谓的Safe Zone。虽纵观整体其形似,但细节却棱角分明。极端的后果恐怕便是所谓的貌合神离,或者说神从未合。毕竟线性变换的结果还是线性的,在原本空间里的平行线还仍旧会相互平行。

相反,真正的充分条件却正如《电台情歌》所唱得那样:“我们一直忘了要搭一座桥,到对方的心底瞧一瞧。体会彼此什么才最需要,别再寂寞地拥抱”。在我们脑海中对方的轮廓是一组超高维的曲面。通过一次次走入彼此的内心,不断更新各个参数的权重,就像神经网络的训练一样。久而久之,拟合出的曲面一定可以足够平滑、连续,各个维度的信息早已在无数次的反向传播中构建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当不会因未知而不安便是所谓的熟悉了吧。最后,不得不承认书写至此自己也甚是迷惘。情投意合想必是最理想的彼岸,但通往那里的路到底是由什么铺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