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于2024.03.23

平凡与否是一个极其主观的概念。客观存在的物事便客观地存在着,直到被以主观的方式观察,才会拥有平凡或是不凡的标签。就好比通过照相机的镜头观察周遭。倘若传感器的宽容度不足,明亮耀眼的光点也只会是一片均一的白色。受限于表达能力,我们无法看到其细腻入微的渐变,武断地将其归类为过曝。随后竭尽全力将其掩盖,凸显认知范围内那些色彩斑斓的像素。相反,同样一台相机,改变了测光基准后,曾经的斑驳陆离或许就变为了一群黑压压的暗点。

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is the limits of my world. 语言的边界决定了世界的边界。这里的世界既可以指代自己内心的世界,也可以包含外部广袤的世界。二者均是无穷大的,当我们对其加以表述,即所谓的观察时,必须选定一个有穷的范围才可以被接受。甚至为了表述其不可数,还需要引入“无穷大”一词。那么,所谓平凡,便是在某一尺度下、某一个有穷范围内无法区分的状态。

换一台更好的相机,灵敏的传感器便可以捕捉现实世界中更多的细节。多见多闻,个体则必然能够界定更多的物事。届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色光点的璀璨和黑色暗点的深邃。渐渐的,也会知道自身的灰色在画布上是多么的调和。在黑到灰的范围内,灰是非凡的;在灰到白的范围内,灰是平庸的;在黑到白的范围内,灰是平凡的。一个人如此,两个人也是一样。我们平凡地牵手,平凡地拥抱,也将会平凡地亲吻。你可以是我世界里的璀璨的白,我也可以是你世界里深邃的黑。置身于环境里,我们则是两点平凡、彼此调和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