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是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一部随笔集,主要围绕旅行作阐述。包含了出发前的动机,到途中审视事物的视角,以及结束后的思考等多方面。书中的字里行间很少有盖棺定论的立场陈述,大多以作者或是前人的经历贯穿始终。阅读中倍感轻松,读罢令人觉得开卷有益。正巧最近自己也处于旅行的状态中,便二次阅读了本书,并选出六个方面加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如今出远门早已非罕有。单从描述其的词汇上便有旅游、旅行等词。此间绝无优劣高低之分,但不无发心、目的之别。旅游暗含休闲享乐之意,而我自恃清高地倾向旅行。并自认为做好储备后以平常心去体验这非日常方为真谛。

《出远门》

所谓景由心生,其一是其时的心境,另一则是认知层面上的储备。正是当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时,具有余独不觉的心境,才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体悟。同时,若无相关背景,古今中外的亭台楼阁也不过就只是建筑物本身罢了。

《由心生》

每当造访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写满异域文字的标识都在昭示着:我未曾来过。于是脑海中便有了关于该地初步的见闻。然而,只有触景而生不拘泥于其表象的情才真正造就了见识。火车上流动的景观则更容易激活凝滞的内心。

《目所及》

有言曰:在艺术家描绘在画布上之前是不存在美景的。为此艺术家萍踪浪迹,发现着、观察着并加以表达。然而,出于对于美的冲动,再访者甚至忘却了观察与表达,只想一味地通过相机拥有,殊不知它应是有意识观察的补充。

《新表达》

毋庸置疑,独自旅行是需要勇气的。刚踏出家门就迎面而来的孤独、目睹转瞬即逝的绝景而无与表达的落寞都将是接踵而至的阻碍。与此同时,身畔的喧扰也将转换为宁静,思绪得以恣意驰骋。无顾忌、无附和,直面自我即可。

《孑然身》

终究旅行是一种非日常,无法日日发生。即便旅居他乡,生活也终将归于寻常。不过旅行只是非日常的集中体现。因此,拥有相同特性的点滴日常仍可作为非日常点缀生活。不难换位思考,我之所见的日常或正是他人的非日常。

《非日常》

来日方长,旅行需以各种形式继续…